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太白参

太白参

《中药大辞典》:太白参

药材名称太白参

拼音Tài Bái Shēn

别名太白洋参、黑洋参(《陕西中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粗野马先蒿、邓氏马先蒿、美观马先蒿等的根茎。秋季采收,晾干。

原形态①大卫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干后稍变黑色,高50~100厘米。根粗壮,黄白色,肉质。茎圆柱形,具棱角,中空。叶互生,卵状长圆形,一般长约7厘米,宽约2厘米,下部的叶较大,羽状全裂;裂片线状长圆形,边羽状浅裂,2次裂片卵形,边有重锯齿;基生叶及下部叶有长柄。总状花序顶生;花梗短,纤细;萼膜质,卵状圆筒形而偏斜,萼齿3枚;花冠黄色,长约为萼的两倍,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轴上扭旋,覆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强烈扭折,使其细长的喙指向后方,喙常卷成半环形,或近端处略作S形;下唇大,常与管轴成直角展开,3裂,中裂较小,侧裂为纵置的宽肾脏形。蒴果,椭圆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多生于高山肥沃土壤中。我国甘肃、陕西有分布。

②粗野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余,多毛。根茎粗壮,肉质。茎圆形。叶互生,披针状线形,长3~15厘米,宽0.8~2.2厘米,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至披针形,缘有重锯齿,两面均有毛;无柄。花序长穗状,长汰30厘米以上,其毛多具腺点;萼狭钟形,密被白色腺毛,萼齿5,卵形而有锯齿;花冠白色,花管长约为萼的2倍或稍多,密被毛,盔的上部紫红色,额部黄色,下唇裂片3,有长缘毛;花丝无毛;花柱不伸出。蒴果宽卵圆形,长13毫米,先端有刺尖。种子肾脏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坡或灌丛中。分布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地。

③邓氏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长毛,高可达160厘米。根茎粗壮肉质,以较细的鞭状根茎连接于根颈,根颈周围生有稠密的须根一丛。茎圆柱状,粗壮,上部带紫红色。叶互生,长披针形,羽状深裂至距中脉1/4处,裂片披针状长圆形,最多每边15枚,有小裂或重锯齿,两面有疏毛。穗状花序长达20厘米,多腺毛;萼有密腺毛,有锯齿;花冠较大,黄色,长达20毫米,管长12毫米,有毛,盔的直立部分稍向前弓曲,含雄蕊的部分转折向前作舟状,下缘有长毛;下唇与盔等长。蒴果卵状长圆形。花期3~6月。

生于高山坡。分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④美观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茎有白色疏长毛。叶线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萼较小,常在4毫米以下,极少达5.5毫米,共齿多少狭三角形而几全缘;花管一般较细长,多为萼的3倍;花柱自喙端伸出。蒴果卵圆而稍扁。

生于草坡及疏林中。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①《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虚,健脾胃,消炎止痛。"

②《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治身体虚弱,肾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量1~2两);或炖肉服。

复方①治体虚头晕:太白参,党参各五钱,细辛一钱。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骨蒸潮热,周身关节疼痛:太白洋参四两至半斤,炖猪肉猪蹄,分数次食。(《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太白参

药材名称太白参

拼音Tài Bái Shēn

英文名Rhizome of David Woodbetony

别名煤参、太白洋参、黑洋参、太白阳参、黑参、黑白参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大卫马先蒿、美观马先蒿、邓氏马先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dicularis dauidii Franch.2.Pdeicularis decora Franch.3.Pedicularis dunniana Bonati.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晾干。

原形态1.大卫马先蒿多年生草本,高15-30cm,高者可达50cm。根粗大,多自根颈下发出2-4条侧根,粗线形式略作纺锤形,长约7cm,肉质,须根多,束生于根茎四周。根茎短,直立。茎单出或自根茎上端发出多条。叶在茎下部者多假对生,上部者互生;基生叶或茎下部的具长柄,长可达5cm,扁平,沿中肋具狭翅;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表,长约7cm,宽约2cm,羽状全裂,裂片羽状浅裂或半裂,边缘有重锯齿,齿端有小刺尖。总状花序顶生,长13-18cm,疏稀;苞片叶状,上部的比萼短,3深裂;花梗短,长1.5-3mm,纤细,密被短毛;萼膜质,卵状圆管形,前方开裂至管沟中部或更深,3齿裂,后方的1枚较小而钻形,其余的条形,均全缘;花冠紫色或红色,长12-16mm,筒伸直,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轴上扭旋两整转,复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强烈扭折,使喙指向后方,卷成半环状,端2浅裂,下唇大,中裂片小,宽倒卵形。蒴果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0mm,宽4-5mm,两室极不等。花期6-8月,果期8-6月。

2.美观马先蒿主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高1m左右。根状茎多少伸长而具节成木质鞭状。叶无柄,抱茎;叶片条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cm,宽2.5cm,羽状深裂,裂片达20对。萼有密腺毛,很小,长3-4mm,齿三角形而小,近全缘;花冠黄色,花冠筒长1.2cm;花柱自喙端伸出。蒴果卵圆形,稍扁,长1.4cm,宽大0.8cm,两室相等,端有刺尖。

3.邓氏马先蒿主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60cm。全株被褐色或带白色长毛。根茎粗状,肉质,细鞭状。茎圆状,粗壮,上部有分枝,带紫红色。叶片长披针形,羽状深裂至距中脉1/4处,裂片披针状长圆形,了多每边15枚。穗状花序生,长达20cm,有腺毛;萼长7mm,有密腺毛;花冠淡黄色,较大,有毛,盔的直立部分向前弯曲,含雄蕊的部分转折向前作舟状,下喙有长毛。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7cm,宽0.9cm,两室相等,有小凸尖。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750-3500m的沟边、路旁及草地上。

2.生于海拔220-2700m的荒草坡及疏林中。

3.生于海拔3400-3700m的山坡及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3.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主脾肾两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30-60g)。

注意1.《纲目拾遗》:“食之多吐人,其性劣。”2.《陕西中草药》:“反藜芦。忌生冷饮食及浆水。”

各家论述1.《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虚,健脾胃,消炎止痛。

2.《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治身体虚弱,肾虚骨蒸潮热,关节疼痛,不思饮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美汉草

    药材名称美汉草拼音Měi Hàn Cǎo英文名Root of Farges Meehania别名水升麻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华西龙头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

  • 强壮莲座蕨

    药材名称强壮莲座蕨拼音Qiánɡ Zhuànɡ Lián Zuò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强壮观音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robusta Ching采收和储

  • 白毛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药材名称白毛蛇拼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

  • 盐麸木花

    《中药大辞典》:盐麸木花药材名称盐麸木花拼音Yán Fū Mù Huā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

  • 天冬

    《中国药典》:天冬药材名称天冬拼音Tiān Dōnɡ英文名RADIX ASPARAGI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

  • 哈蟆油

    《中国药典》:哈蟆油药材名称哈蟆油拼音Hā Má Yóu英文名OVIDUCTUS RANAE别名田鸡油、哈士蟆油、哈什蟆油、吧拉蛙油来源本品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

  • 蕺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蕺叶秋海棠拼音Jí Yè Qiū Hǎi Tánɡ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别名血染叶,七星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 罗汉松根皮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根皮药材名称罗汉松根皮拼音Luó Hàn Sōnɡ Gēn P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竹柏科植物短叶土杉或土杉的根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治跌

  • 仙半夏

    药材名称仙半夏拼音Xiān Bàn Xià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半夏浸渍甘草等药汁后的制成品。制法取生半夏100斤入缸内,加入清水浸漂3天,每天换水2次,滤去水,用明矾末25斤,加

  • 海柏

    药材名称海柏拼音Hǎi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海柏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opes polyideoides Oka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藻体暗红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