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一。《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的最热时期。
阴证似阳的证候。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口渴,而不多饮;手足躁扰,但神情萎疲;苔黑但滑润;脉洪大而无力等。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肩井。见该条。
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本的性质为虚,标的性质为实。有四种情况:①原来的旧病为虚证,而后发的新病为实证,②病人的体质虚而感受实邪,③因体质虚而致气血郁结,气化无权。如气虚而致血瘀,或脾肾虚而致痰饮、水肿、饮食积滞等。④病的本
病名。《囊秘喉书》卷上谓心出气系指:“舌上忽有簪孔、(血)出不止,此属心经火甚也。”参见舌衄条。
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并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朝散大夫。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