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阴疽

猜你喜欢

  • 白茨叶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乌角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 天桥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 面皰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类似囊肿性痤疮。

  • 大水风

    病名。见《喉科秘诀》卷下。又名崩砂风。多由阳明火毒上攻牙齿所致。主要症见为牙缝疼痛,臭烂出血。治宜解毒、泻火、凉血。可选用清胃散、犀角地黄汤等加减。参见崩砂风条。

  • 片子姜黄

    见《本草纲目》。为姜黄之药材名,详该条。

  • 柳子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 耳出血水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 产后喑

    病证名。系指产后发音不出。产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阴无以化气,气不能上达于喉,故发音不出,或因产后心气虚,为外邪所中而致喑。《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

  • 蝼蛄窜

    流痰病的一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于前臂及腕部的骨关节处。初起筋骨疼痛,进而漫肿坚硬,不红不热,常连肿数块,日久内溃窜通,穿孔较多,时流白浆,如蝼蛄窜穴,故名。并伴见面黄食少、消瘦,午后寒热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