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卷四方。桔梗、天麻、防风各半两,五味子、全蝎、乌风蛇、细辛、赤芍药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半,食远米饮调下。治眼胞外翻,贴于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病》。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指实邪结聚的病夹有虚证,邪盛正虚。如臌胀病,症见腹胀满、二便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减、气短乏力、脉弦细等,为气血郁结的实证夹脾肾不足的虚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石药尔雅》。为曾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鹤膝风。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即癃闭,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狗屎花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