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小嘴即小眦,即小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阴痒。详该条。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因于风湿而致的偏枯证。《圣济总录》卷九:“风偏枯。论曰:气血不足,腠理开疏,风湿客于分肉之间,久而不差,真气去,邪气独留,乃为偏枯之疾。”症见半身不遂,肌肉枯瘦而
鬲,同膈。横膈膜上胸腔部。《素问·刺热论》:“颊上者,鬲上也。”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即艾条灸,见该条。
证名。.指眼胞浮肿。为水肿病初起常见症状之一。《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又:“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参见水病、目窠上微肿、风水条
古病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涩为不月,沉痔。”即痔下垂。参见内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