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紧唇

小儿紧唇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小儿唇紧紧唇紧唇疮沈唇。指唇疮所致的口唇紧急,难于开合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参见唇疮条。

猜你喜欢

  • 产后膝腘痛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气血俱损,或寒月风冷,下体去衣太早,胎下甚迟,则风冷乘虚袭于下部,瘀血流注经络,阻而不行,两膝酸痛麻软,行步艰难,得寒尤甚,……宜虎骨酒。”(虎骨、萆薢、牛膝、杜仲、

  • 痧气灵丹

    即痧药丸,见该条。

  • 暑劳

    病名。①《不居集》卷四:“盛暑之月,火能烁金,不禁辛酒劳热躁攘,火动心脾,令人咳嗽气喘,骤然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胀闷,烦渴不宁,即童稚老夫,亦有此病,昧者以为痨瘵,不知火载血而上升,非真阴亏损,而

  • 鬲气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 开刺

    即关刺。出《黄帝内经太素》,见该条。

  • 跨骨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 小络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

  • 细辛幌子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鲜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 崔真人脉诀

    见脉诀条。

  • 火病失音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卷二,系指失音之因于痨瘵(结核)者。此外,还有一般性的火病失音,其中更有虚火实火之异。因于虚火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火者,多由肺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