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名。用手指紧紧按住肌肉,进行与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向前推压或向后扳动,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牵伸而放松。常用以治疗软组织劳损、痉挛、粘连等引起的痠痛等症。
经验方。见《新医药学杂志》1972.1。凡参15~30克,当归、白芍药、郁金、党参、车前子、白术、茯苓各9~15克,败酱草、金银花各12~30克,茵陈9~30克,龙胆草6~12克,栀子、甘草各6~9克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初医家。字处仁,浙江金华人。精于医术,研读很多古代医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1389年迁居安徽定远县。1406年参与并督管编修《永乐大典》中有关运气方面的内容。卒年八十四
十二经中的井、荥、输、经、合、原各穴数字的总称。出《标幽赋》。十二经各有“五输”,合六十穴;另加阳经“原”六穴,共六十六穴。子午流注以此为基础。
书名。4卷(后又有2卷本、1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种,与通行本排列次序有所不同,文字也略有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谓小惊风发搐“发热目窜,忽然抽掣啼叫者,俗名响惊。”治宜清痰热,平肝风。用《怡堂散记》方:连翘、赤芍药、炒山栀、天麻、钩藤勾、桔红、半夏、代赭石、茯苓、甘草
见《药材学》。为芜荑之别名,详该条。
《金匮要略》注本。3卷。清·李撰。刊于1682年。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思想,参考《金匮》历代注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对《金匮》进行了全面注释。注文简明精当,说理清楚,许多地方颇有独到见解,对后世《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子,号云岐子。易州(今河北易县)人。继父业,名闻当时。撰有《脉谈》、《云岐子脉法》、《医学新说》等。又撰《伤寒保命集》二卷(《济生拔粹》中题名《保命集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