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干岩矸

干岩矸

《中药大辞典》:干岩矸

药材名称干岩矸

拼音Gān Yán Gān

出处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罂粟科植物黄堇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形,肉质,灰黄色。茎单一或丛生,倾斜,茎叶均密被白色茸毛。根生叶柄较长,叶片向四周披散,粉绿色,2回羽状复叶;小叶分裂为3~5片,先端钝圆或微尖或3裂。总状花序顶生,有长梗;花冠黄色,无毛。蒴果,线形,有毛。

生境分部生于悬岩陡壁缺少雨水处。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泡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干岩矸

药材名称干岩矸

拼音Gān Yán G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Tomentose Corydalis

别名黄连、毛黄堇、毛黄连、遍山白

出处出自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植物毛黄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黄堇,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毛茸。主根肉质,圆锥形,灰黄色。茎1-3,直立或倾斜。叶基生,具长柄;叶片轮廓狭三角形,二回羽状复叶,一回裂片11-13枚,具短柄;二回裂片9-11枚;末回裂片宽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再2-3深裂。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10余朵;苞片短小,卵状披针形;花冠金黄色,无毛,外轮上瓣先端具浅凹,距圆筒形,长约占全瓣长的2/3,末端略下弯。蒴果条形,全体被毛,花柱宿存。花期夏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200m的悬崖陡壁少见雨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

性状性状鉴别,全草常皱缩成团,被毛。主根圆锥形,直径5-10mm,表面棕黄色,有明显的皱纹及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黄绿色。茎多成束卷曲,灰绿色。叶多已碎落。有的可见黄色小花。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疼痛;‘咳血;吐血;胃热脘痛;肝郁胁痛;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茶饮;研末,1.5g,每日3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蟅虫

    药材名称蟅虫拼音Zhè Chónɡ别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过街(《埤雅》),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方》),地婢虫(《鲍氏小儿方》),山蟑螂(《本草求

  • 萝藦子

    《中药大辞典》:萝藦子药材名称萝藦子拼音Luó Mò Zǐ别名斫合子(《本草拾遗》)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实。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化学成分含混合甙约0.3%,其

  • 黄开口

    《中药大辞典》:黄开口药材名称黄开口拼音Huánɡ Kāi Kǒu别名老虎脚迹草(《中国药植志》),见血住(《湖北科技》)。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轮叶排草的带根全草。5~6月采

  • 栾犀

    药材名称栾犀拼音Luán Xī别名格杂树(《广州植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夏季采收。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高1~2米。叶矩圆状倒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1.5~5厘

  • 省沽油根

    药材名称省沽油根拼音Shěnɡ Gū Yóu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 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phylea bumalda DC.

  • 金果榄

    《中国药典》:金果榄药材名称金果榄拼音Jīn Guǒ Lǎn英文名RADIX TINOSPORAE别名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

  • 玉帘

    药材名称玉帘拼音Yù Lián别名白菖蒲莲、肝风草、葱兰来源石蒜科玉帘Zephyranthes candida Her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

  • 仙顶梨

    药材名称仙顶梨拼音Xiān Dǐnɡ Lí别名苦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仙顶梨的果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粗糙或细纵裂;小枝灰黄色,散生皮孔。叶卵圆形

  • 天鹅毛

    药材名称天鹅毛拼音Tiān é Máo别名天鹅、大鹄来源雁行目鸭科大天鹅Cygnus cygnus (L.),以羽毛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天鹅毛烧

  • 野大豆藤

    《中药大辞典》:野大豆藤药材名称野大豆藤拼音Yě Dà Dòu Té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茎、叶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捞豆(《救荒本草》),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