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即眼弦,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为砂仁壳之简称。详该条。
指引致痘疮(天花)之邪毒。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故称为“痘毒”。《医学正传》卷之八:“盖因胎毒藏于命门,遇岁火太过,热毒流行之年,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
综合性医书。10卷。明·周之干著述。此书由周氏门人整理记录,复由勾吴逋人删释校订,重予编次刊行。卷1~5分述阴阳脏腑、亢害承制、气运经络、望色切脉、辨证施治、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炮制心法、古经解、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饮片新参》。又名牡狗阴茎、狗鞭、广狗肾。为犬科动物Canis familiaris L.(雄性黄狗)的外生殖器。咸,温。补命门,暖冲任。治阳痿,遗精,带下。煎汤:4.5~9克。
病证名,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多由脾胃积热,热气上蒸所致。症见小舌肿坠下垂,作梗作痛,治宜解毒泻热,消肿止痛,可选用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加减。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宜补中益气汤之类。《鲍氏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
①《卫生宝鉴》卷十二方。人参、茯苓(去皮)、天南星、薄荷各半两,寒水石、白矾、半夏、姜屑各一两,蛤粉二两,藿香二钱半。为末,水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或温水送下,日三次。功能化痰坠涎,止
见博物知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