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血虚者服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肺胃热者用犀角地黄汤。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又名合阴阳、合二气。用拇指由小儿腕横纹两端向中间合推。有和气血、消痰涎等作用。《小儿按摩经·手诀》:“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
证名。指表证里证同时存在。多因表证未解而病邪入里,或病者素有宿疾又新感表邪所致。有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亦指表里出现同一性质的病证。如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表里俱虚证、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小儿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笋,因妨碍吮乳,故令啼哭不止。宜以鲜生地取汁,涂患处。
病名。指少阴病出现痉症者。《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恶寒蜷卧,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俯而不能仰者,未尝非少阴痉也。”《张氏医通·诸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黄鳅痈。见该条。
痔疾治法。先在病人背部寻找痔点(即稍突出表皮、针尖大小,压不退色之小丘疹),常规消毒后以粗针将痔点表皮挑破,再挑断皮下组织白色纤维,术后用纱布覆盖。本法有消炎、止血、镇痛作用,可控制痔的症状发展。
书名。郭春园撰。本书系作者根据其六世家传的《正骨手法略要》等书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整理而成。书中除简述正骨简史及人体骨骼外,重点介绍“正骨八法”(即辨症法、定搓法、压棉法、缚理法、摔置法、砌砖法、托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