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经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一名食。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参见食条。本病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病等。
【介绍】:见滑寿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同痞。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否。”“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清脾汤第一方,见清脾汤条。
见《中药志》。为白苏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