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前臂尺、桡骨骨折。详见臂骨伤条。
见《医学正传》。即莲须,详该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薄荷汤,见该条。
①病名。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见《济生方》卷三。《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伏暑症,暑久伏病也,……若热毒之气既已受之,或为些小风寒所固,此毒遂渐渐入内,伏于三焦肠胃之间,或秋或冬,久久而发,此
出《神农本草经》。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杨梅结毒。见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婴儿初生在未满月时,日间安静,夜间时有啼哭不安,持续不停,至天明又转安静。《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初生夜啼,其因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热……”。如见夜啼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