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阳强不倒;虚则阴部搔痒。如脉气逆乱,则病睾丸肿胀、疝气。
见《四川中药志》。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两月一行者。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食疗本草》。即榆实,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经来腹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