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HT。《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图31)。

图31

猜你喜欢

  • 清肝凉胆汤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白芍药一钱半,川芎、当归各一钱,柴胡八分,栀子、牡丹皮、龙胆草各四分。水煎服。治肝血虚,胆汁少,有怒火者。

  • 热心痛

    证名。指邪热攻心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学入门》卷五:“热因心包络暑毒乘心,痛彻背俞,掌热,黄连香薷散加蓼草,或单黄连丸。”《医学心悟·心痛》:“热痛者,舌燥唇焦,溺赤便秘,喜冷畏热

  • 红浮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 表解里未和

    外感病表证消失,里证未解。多因里有痰饮、食滞、瘀血或伤阴等而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中风,……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 倒吊法

    正骨手法。《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脚大腿跟出臼,……或是剉开,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为髋关节脱臼复位手法之一。

  • 凉膈攻毒饮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

  • 营分证

    温热病邪气内陷的阶段。多由气分证传变或卫分证逆传而来。以夜热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细数为主证。营是血中之气,营气通于心,病传营分,显示正气不支,邪气深入,内犯心包,影响神志或病及厥阴肝经

  • 感冒头痛

    病证名。又称伤风头痛。指头痛由感受风邪所致者。《丹溪心法·头痛》:“如感冒头痛,宜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等。治宜祛风解表,用芎芷香苏散、十味芎苏饮等。感冒头痛,往

  • 单乳蛾

    病名。见《疡疮经验全书》卷一。又名单鹅风、单蛾。为乳蛾之发于一侧者。详乳蛾、单蛾条。

  • 黄帝内经概论

    医经类著作。龙伯坚撰。此书分六篇探讨了《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