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掌骨

猜你喜欢

  • 少阴郄

    见阴郄条。

  • 玉版论要篇

    《素问》篇名。本篇讨论揆度奇恒的运用方法,并举出色脉为例。古人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值得“著之玉版”,故名。内容扼要地论述了病色、脉象与证治、预后的关系。

  • 九针论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九针的产生、命名、形状、性能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故名。同时讨论了五脏气、六腑气、五味、五并、五恶、五液、五劳、五走、五裁、五发、五邪、五藏、五主等有关脏腑生理病理治疗和十二经

  • 铁扫把子

    见《四川中草药》。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 九针

    针具名,出《黄帝内经》。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即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说明九针的形状、用

  • 仲夏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五月之时,故名之曰仲夏痹也。”详手太阳经筋病候条。

  • 游膝风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鹤膝风。详该条。

  • 火不生土

    火指命门火,即肾阳;土指脾胃。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致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功能降低,出现腰痠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治疗宜温补脾肾

  • 胃热

    指热邪犯胃,或过食煎炒炙煿以致胃中燥热的病症,症见口渴、口臭、易饥嘈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若胃热化火,则见口腔糜烂、牙龈肿痛等。治疗初宜清胃泻火,后宜滋养胃阴。

  • 长刺节论篇

    《素问》篇名。长,犹广的意思。本篇指出头痛、寒热等十二种不同病症的针刺手法,进取针穴及针刺反应。说明了针刺治病要根据疾病的肌肉骨节部位、性质,适当掌握进针的深度、次数和治程长短的道理,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