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方全书条。
上腭的俗称。因其状似天花板,故名。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炒香附十两,乌药五两,炒甘草、砂仁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加紫苏叶三片,盐少许,沸汤调服。治脘腹刺痛。
即普济消毒饮子,详该条。
书名。2卷。清·柯逢时撰。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七。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峨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出《灵枢·五色》。即子宫。《类经》卷五《色藏部位脉病易难》注:“子处,子宫也。”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上逆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类经》注:“怒,肝志也。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故甚则呕血。肝木乘脾
见《江苏药材志》。即荠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