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见《泉州本草》。为蚌泪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九。即下搭手。见该条。
见神农本草经条。
《杨氏家藏方》卷四方。炒黑牵牛子三两,延胡索、炒补骨脂各二两。为细末,煨大蒜研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葱须、盐煎汤送下。治冷气流注,腰痛不可俯仰。
病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目两眦,瘀肉努出,时觉疼痛,总属心火所成。然火有虚实,如大眦红肉深红色,心经实火也,宜黑参汤服之;小眦红丝色淡红者,心经虚火也:宜决明散主之。外俱用清凉圆泡
古病名。指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积聚》:“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该条。
见六种新编条。
见《普济方》。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