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素问》篇名。本篇论述经脉与络脉的五色变化,而从诊察五色变化,可以了解经络脏腑的病情。
书名。7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1709年,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解放后有排印本。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甜橙之别名,详该条。
出《外丹本草》。为天葵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①出《神农本草经》。为徐长卿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