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昼热

昼热

证名。指白天发热,或热在白天升高。《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昼热则行阳二十五度,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小柴胡汤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丹溪心法附余·发热门》:“广按:昼夜发热,昼重夜轻,口中无味,阳虚之证也。”《证治汇补·昼夜热辨》:“更有昼热阳虚,口中无味,病责之胃,宜甘温补气。”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万氏家传幼科指南心法

    儿科专著,2卷,明·万全(密斋)撰于16世纪中叶。又名《幼科指南秘传方》、《幼科指南家传秘方》。首列指南赋、儆心赋等,并论儿科诊法,次列儿科疾病26种之证治,末附祖传方剂13首,反映出万氏独具心得。现

  • 紫色王室保健经函

    藏名《加保拉希保地默保》。综合性藏医书。由入藏的汉族、印度、克什米尔、吐谷浑、大食、尼泊尔和西藏的名医共同编译。成书于八世纪末。全书收录了本松岗哇、僧能和敬虚的《杂病治疗》、《艾灸明灯》、《配方玉珠》

  • 洁净腑

    治法之一。出《素问·汤液醪醴论》。净腑,指膀胱。指用通利小便的方药清除膀胱(下焦)潴积的水液,恢复膀胱的正常气化功能。为治疗水肿病方法之一,亦常用以治疗膀胱湿热而小便不利者。方如五苓散、五皮饮、八正散

  • 攻下

    即下法。详该条。

  • 金花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金银花,详该条。

  • 刺红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红花,详该条。

  • 元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 亡阴

    阴血耗损的危重证候。多由高热、汗吐泻、出血或其它慢性消耗发展所致。临床表现为身体干瘪、皮肤皱折或眼眶深陷,精神烦躁或昏迷谵妄。本证与亡阳之别在于:虽有汗出但身热、手足温,口渴而喜冷饮,呼吸气粗,唇舌干

  • 戴思恭

    【生卒】:约1324~1405【介绍】:明代医家。字原礼。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随朱震亨学医,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曾任太医院使。永乐初年(14

  • 脱荣

    病证名。见徐润之《最新三字达生续编》。指妊娠坠胎后,阴血暴下不止,出现面黄,唇白,虚极欲脱,谓之脱荣。治宜补气回阳,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