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各。指宿食不消,停积而滞的疾患。明·丁风《医方集宜》:“积滞之病,面色萎黄,腹胀浮肿,多睡食少,大便滞涩,小水如油,或吐泻酸臭,皆积之证也。”多由乳食哺养不节,过食生冷、甘肥、坚燥之物,脾胃不能消
练功方法。出《易筋经》。有三势:①第一势:取立位,两足分开,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成捧球状。《易筋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②第二势:两手分开,向两侧推移成侧平举状。《易筋经》:“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
书名。清·蒋宝素撰于1850年。全书分心、脾、肺、肾、肝五部,各部以病证分门,共43门,每门列举诸证以辨证处方。
见《履岩本草》。为蘼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阳漏之别称。详该条。
即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见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