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撰有《经验名方》一书。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肘部的外缘。《灵枢·论疾诊尺》:“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卷五:“肘后,外廉也。手太阳之所行,故应于肩背。”
出宋·徐铉《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
【介绍】:宋代养生学家。生平欠详。著有《保生要录》1卷,详论人体调养精神、健身、起居、饮食以及药石调养之注意事项。
痿症之一。亦称脾痿。由于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又:“有渐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眼之上胞振跳,常牵及眉际,俗称眼眉跳。详胞轮振跳条。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医家。字德显,号育溪。衡阳(今湖南衡阳)人。精于医药,擅长儿科,撰有《活幼心书》行世。
病名。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