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伤寒发微条。

猜你喜欢

  • 胎惊夜啼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 反治

    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治法。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参该条。《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医门法律》:“从者反治,辨之最难。

  • 橡子

    出《庄子》司马彪注。即橡实,详该条。

  • 隔食

    证名。指饮食不能下膈入胃者。《医学从众录·膈症反胃》:“膈者,阻隔不通,不能纳谷之谓也。又谓之隔食,病在胸膈之间也。”参见噎膈、反胃、格食条。

  • 肩胛上出臼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 阳明脉解篇

    《素问》篇名。吴崑注:“解,释也。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本篇分析阴阳经脉的实热证状和病理变化,说明阳明病恶木、恶火、恶人的道理,故名。

  • 伤寒嗽

    病证名。指寒邪乘肺所致的咳嗽。《类证治裁》卷二:“伤寒嗽,恶寒无汗,脉紧,加味麻黄汤。”《古今医鉴》:“伤寒咳者,脉紧,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遇寒而咳。”一名伤寒咳嗽。详该条。

  • 沈泰之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 阳易

    病名。阴阳易之男传于女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其男子病新差,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阳易。里急,腰踝连腹内痛。”可用猳鼠粪汤治之。参见阴阳易条。

  • 小腹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