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枕骨

猜你喜欢

  • 虎丫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 手足汗

    证名。见《伤寒明理论》第一卷。多属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所致。其证手足经常潮湿多汗。若手足心热者属阴血虚;手足心发凉者属中阳不足。阴血虚者服麦味地黄汤;中阳不足者服理中汤加乌梅;日久不愈,气血俱伤者服十全

  • 局部选穴法

    指在病变局部选穴治疗的方法。如额痛取印堂、攒竹;胃痛取中脘、梁门等。适用于周身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疗效。

  • 六脉

    ①三阴三阳经脉。《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②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③两手寸关尺三部脉的合称(见《脉经》)。

  • 蜂螫伤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因蜂的种类甚多,人之体质各异,螫伤后的毒性反应大小不同,轻者仅有局部红肿疼痛,无全身症状,一、二日后自愈;重者局部潮红、肿胀、疼痛剧烈、或感染成疮,并伴有头昏、恶心、呕吐、

  • 匝舌喉风

    病名。多由肝经积毒,肺火炽盛所致。《喉科秘旨》卷上:“生于喉之上下两边,迫于小舌,有泡或红或紫,外脸皆肿,喉内不肿,舌卷粗大,此恶症也。”治宜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 寒温

    ①人体的寒温调摄。《灵枢·本藏》:“寒温和则六腑化谷。”②泛指外感热病的病因,如杨栗山有《寒温条辨》之作。③病名。《杂病源流犀烛·春温病源流》:“有治病温,少阴伏邪发出,更感太阳客邪,名曰寒温。”主要

  • 风湿头痛

    病证名。指风邪、湿痰所致的头痛。《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

  • 阳交

    经穴名。代号GB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外丘穴后方1寸取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胁胀满,

  • 戴同父

    【介绍】:见戴启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