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棕树根

棕树根

药材名称棕树根

拼音Zōnɡ Shù Gēn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棕榈科植物棕榈。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止血,祛湿,消肿解毒。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不止,又治大肠下血,男子五淋便浊。"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经,祛湿。"

③《四川中药志》:"养血收敛,涩肠止痢。治吐血,肠风下血,崩、带,跌打损伤及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吐血:棕树根烧灰,兑童便、白糖,空心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血淋:棕榈根一两。炖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③治遗精:棕榈根五钱。水煎,白糖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棕榈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二两。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久痢:棕树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阴挺:棕桐根四两,猪精肉四两。久煮去药,食肉与汤,连食三至五次。

⑦治四肢关节痛:棕榈根五钱,白果二钱。水煎服。

⑧治蛇咬:棕榈根、鱼腥草、桑白皮各三钱。煎水洗。(⑥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流注(寒性脓肿):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⑩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一两。水煎,肉汤对服。(《江西草药》)

⑾治水肿:棕树鲜根一两,腹水草薏苡根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⑿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水煎服。

⒀治睾丸肿大:棕树根三钱,茅根一钱,淫羊藿二钱。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山胡椒

    《中药大辞典》:山胡椒药材名称山胡椒拼音Shān Hú Jiā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取。原形态牛筋树,又名:牛荆条(《分类草药性》),油金楠、假死柴、臭枳柴

  • 百两金叶

    药材名称百两金叶拼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百两金的叶片。化学成分茎、叶含紫金牛酸、岩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药》:"微咸,凉。"

  • 翅柄蓼

    药材名称翅柄蓼拼音Chì Bǐnɡ Li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滇拳参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inomontanum Sam.[P.bistorta auct.non L

  • 马蹄甲

    《中药大辞典》:马蹄甲药材名称马蹄甲拼音Mǎ Tí Jiǎ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马蹄。性味甘,平.①《别录》:"温。"②《纲目》:"甘,平,无毒。&

  • 枇杷根

    《中药大辞典》:枇杷根药材名称枇杷根拼音Pí Pá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根。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治虚痨久

  • 酒药花

    《中药大辞典》:酒药花药材名称酒药花拼音Jiǔ Yào Huā别名酒曲花(《贵州药植目录》),大蒙花(《陕西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大叶醉鱼草的枝叶、根皮。枝叶夏、秋

  • 三丫苦叶

    药材名称三丫苦叶拼音Sān Yā Kǔ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随时可采。原形态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

  • 山菠萝根

    药材名称山菠萝根拼音Shān Bō Luó Gēn别名山芋头(《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的鳞茎。夏、秋采挖鳞茎。原形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约1米以上。具鳞

  • 地瓜果

    《中药大辞典》:地瓜果药材名称地瓜果拼音Dì Guā Guǒ别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果实。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晒

  • 黄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樟药材名称黄樟拼音Huánɡ Zhānɡ别名海南香、南安、香湖、猴樟、大叶樟来源樟科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Jacks.)Nees,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