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椿皮

椿皮

药材名称椿皮

拼音Chūn Pí

英文名CORTEX AILANTHI

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根皮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0.3~1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纵向皮孔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气微,味苦。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鉴别(1) 本品根皮粉末淡灰黄色。石细胞甚多,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4~96μm,壁厚,或三面较厚,一面较薄,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纤维直径20~40μm,壁极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11~48μm;簇晶直径约至48μm 。淀粉粒类球形或卵圆形,直径3~13μm。干皮粉末灰黄色。木栓细胞碎片较多,草酸钙簇晶偶见,无淀粉粒。

(2) 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醋酐-硫酸溶液(19:1)1ml,溶液由黄绿色迅速变为污绿色。

炮制椿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段,干燥。

麸炒椿皮:取椿皮丝,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大肠、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牡荆叶

    《中国药典》:牡荆叶药材名称牡荆叶拼音Mǔ Jīnɡ Yè英文名FOLIUM VITICIS NEGUNDO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

  • 墓头回

    《全国中草药汇编》:墓头回药材名称墓头回拼音Mù Tóu Huí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

  • 威灵仙叶

    药材名称威灵仙叶拼音Wēi Línɡ Xiā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原

  • 菱茎

    《中药大辞典》:菱茎药材名称菱茎拼音Línɡ Jīnɡ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节节草

    药材名称节节草拼音Jié Jié Cǎo别名土木贼、锁眉草、笔杆草来源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c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全草。四季可采,割取地上全草

  • 毛药

    《中药大辞典》:毛药药材名称毛药拼音Máo Yào别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株。秋

  • 半边旗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旗药材名称半边旗拼音Bàn Biān Qí别名半边蕨、单片锯、半边牙、半边梳、半边风药来源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 麻糖风

    药材名称麻糖风别名长叶白花灯笼、白花苦灯笼来源茜草科麻糖风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ins.,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除云南外,广布长江以南各地。性味微

  • 阴地蕨

    《中药大辞典》:阴地蕨药材名称阴地蕨拼音Yīn Dì Jué别名一朵云(《天宝本草》),花蕨(《植物学大辞典》),独立金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独脚蒿、冬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倒罐子根

    药材名称倒罐子根拼音Dǎo Guàn Zi Gēn英文名Osbeckia opiparar C.Y.Wu et C. Chen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