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橡实

橡实

《中药大辞典》:橡实

药材名称橡实

拼音Xiànɡ Shí

别名芧栗(《庄子》),橡栗(《吕氏春秋》),梂(《尔雅》),皂斗(《吕氏春秋》高诱注),橡子(《庄子》司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华子本草》),柞子(《纲目》),栎子(《医林纂要》),麻沥果(《纲目拾遗》)。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果实。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

落叶乔木,高15~20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黄褐色,有绒毛;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2.5~3.6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12~17对,直达齿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长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橡木皮)、壳斗(橡实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约5%。产于江苏西南部的含油量达15~20%。壳斗含鞣质19~29%。树叶含鞣质5~10%。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苦涩,微温。

①《唐本草》:"味苦,微温,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气涩,平。"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阳明、足太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

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②《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③《本草经疏》:"涩精。"

④《纲目拾遗》:"治胎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病齿匿及火病人忌之。"

复方①治水谷痢,日夜百余行:橡实二两,干楮叶一两(炒炙)。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煎乌梅汤调下。(《圣惠方》神妙橡实散)

②治小儿红白痢疾:橡实、生姜、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痔疮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黄,滚水调作果子,饭上蒸熟食之。(《怪证奇方》)

④治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仁斋直指方》)

⑤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栎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肿上,干更涂。(《千金方》)

⑥治婴儿眙疝,小儿初生,止见啼哭,不见病形,后至一、二岁,始知是疝:用麻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一对可治三人,加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钱。同煎饮。外用柏香熏洗。(《养生经验合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橡实

药材名称橡实

拼音Xiànɡ Shí

别名芧栗、橡栗、(木求)、皂斗、橡子、栎子、抒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1.陆玑《诗疏》: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或云橡斗,读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3.《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辽东栎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Quercus acutissima Carr.2.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15-3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3cm,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麻栎实 坚果卵状球形至长卵形,长约2cm,直径1.5-2cm;表面淡褐色,果脐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2.辽东栎实 坚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7-1.9cm,直径1-1.3cm;果脐略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麻栎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5%-20%。叶含鞣质。花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β-香树脂酮(β-amyrenon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阿拉伯聚糖,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有机酸类台枸橼酸、苹果酸及氨基酸类。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苦;涩;性微温

归经脾;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炒焦研末调涂。

注意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1.《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2.《本草汇》:火病人忌之。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2.《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3.《本草经疏》:涩精。

4.《纲目拾遗》:治胎疝。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问题特

    药材名称问题特拼音Wèn Tí T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壶藓科植物并齿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T.bryoides(Zoeg.)

  • 西藏野樱桃

    药材名称西藏野樱桃来源蔷薇科西藏野樱桃Prunus serrula Franch. var. tibetica (Batal.) Koehne,以种子、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

  •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药材名称红接骨草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苦、涩,凉

  • 瓦草

    《中药大辞典》:瓦草药材名称瓦草拼音Wǎ Cǎo别名白前(《滇南本草》),滇白前(《植物名实图考》),金柴胡、大牛膝、九大牛(《云南中草药》),青骨藤(《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

  • 蚌兰花

    药材名称蚌兰花拼音Bànɡ Lán Huā英文名Oyster Rhoeo别名蚌花、紫万年青花、荷包兰、蚌兰衣、菱角花、红蚌兰花、州部队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花。拉

  • 蚕茧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药材名称蚕茧拼音Cán Jiǎn别名家蚕茧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 木天蓼子

    《中药大辞典》:木天蓼子药材名称木天蓼子拼音Mù Tiān Liǎo Zǐ出处《药性论》来源为猕猴槐科植物木天蓼的带有虫瘿的果实。性味①《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无毒。"

  • 玉芙蓉

    《中药大辞典》:玉芙蓉药材名称玉芙蓉拼音Yù Fú Rónɡ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物。4~8月,当仙人掌汁液充盈时,选择生长

  • 吉祥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吉祥草药材名称吉祥草拼音Jí Xiánɡ Cǎo别名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观音草来源为百合科吉祥草属植物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 (Andr

  • 钩钱草

    药材名称钩钱草拼音Gōu Qiá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江南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leschenaultii Ga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