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厥

气厥

厥证之一。指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即此类也。治宜以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恐思而气怯气陷者,其虚尤可知也。若以此类而用行气开滞等剂,则误矣。”气厥亦称中气。《证治要诀·厥》:“气厥,即中气。”《丹溪心法·厥》:“气厥者,与中风相似,何以别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②病理名词。指气逆。《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参见厥证等条。

猜你喜欢

  • ①精神散乱,目有幻见为惑。《灵枢·大惑》:“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②狐惑病之蚀于喉者为惑。《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

  • 宣通水道

    开肺气而利水湿的方法。适用于咳嗽气喘而兼有水肿者。患者浮肿在上半身和面部严重,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脉浮滑。可用麻黄、苏叶、浮萍、茯苓皮、杏仁、桑白皮等药。

  • 石女

    又名实女。①指阴道狭窄,或兼有子宫发育不全者。明·万全《广嗣纪要·择配篇》:“阴户小如筋头大,只可通,难交合,名曰石女。”②指一生无月经的女子(《郑氏女科》)。

  • 核桃痔

    病名。《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卷二:“肛外一边,形如核桃,有孔肿痛流脓。”相当于肛漏合并痔疮。宜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或用服蜡矾丸收口。

  • 产后泄泻

    病证名。又名产泄。《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张氏医通》卷十一:

  • 阳证咳逆

    病证名。指呃逆之属热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阳症,发热口苦,胸满脉数,宜橘皮竹茹汤,或小柴胡汤加橘皮、竹茹。”参见咳逆、呃逆条。

  • 橘子叶

    见《滇南本草》。即橘叶,详该条。

  • 内经类证

    医经著作。秦伯未原编,余瀛鳌重订。此书由秦氏初编于1929年,编者将《内经》病证予以分类汇编,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1961年由原编者门人余氏予以补充修订,将《内经》病证分为44类,311种病候,更于每

  • 樟脑树根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 五香八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