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病

气病

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并与寒热偏胜有关,如聚热则腠理开而气泄,聚寒则经络凝涩而气收劳损可致元气虚衰,积聚可使气机壅阻。古有七气九气等名。气病与肺肾疾患关系尤深,以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元气之根。血病与气亦有密切的联系,以气为血帅,气病常易导致血疾。参见气病各条。

猜你喜欢

  • 壶翁

    【介绍】:东汉时期民间医生。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据载,于市场上悬挂一壶,卖药治病。后世称医生开业行医为“悬壶”,即来源于此。

  • 黄帝八十一难经

    即《难经》。详该条。

  • 三才丹

    即三才丸,见该条。

  • 张季明

    【介绍】:见张杲条。

  • 小伤风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 丘墟

    经穴名。代号GB4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

  • 息鼾(hān 酣)

    即鼾声。睡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正常人属生理现象。病理性的可见于昏迷病人,痰阻心窍;或见于温热病人,热壅于肺,痰阻气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

  • 目力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眼力。详该条。

  • 眼论

    见龙树眼论条。

  • 色厥

    厥证之一。指因纵欲过度致厥者。《类证治裁·厥症》:“色厥乃纵欲竭情,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独参汤。”参厥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