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
见《本草备要》。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介绍】:见王翃条。
节,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六节为六个甲子,即六个六十天,合为一岁,故称。《素问·六节脏象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蔓菁之别名。详该条。
腧,通输,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文献上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它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指手背。《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