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汪朴斋

汪朴斋

【介绍】:

汪哲条。

猜你喜欢

  • 土地骨皮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 近效术附汤

    见《金匮要略》。即术附汤,见该条。

  • 趺骨

    即跗骨。详该条。

  • 眼明草

    见《履岩本草》。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 热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因湿热蕴结下焦而成。主症为小便短、数、热、赤、涩、痛,并可伴有寒热,腰痛,小腹拘急胀痛,烦渴等,甚者尿出有血。治宜清热利湿为主。常用瞿麦汤、八正散、导赤散、五淋散等方

  • 胃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胃黄者,吐逆下利,心腹气胀,或时烦闷,不能饮食,四肢无力,若唇口面目舌根黑者,难治。”治用点烙法及服人参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糜疳

    口腔及牙床糜烂的证候。又名口疳。多由疳疾及痘疮患儿,口腔不洁,或于夏令署湿偏盛之际,胃火与湿热之气上攻,侵蚀于口而成。症见口中溃烂,常发生于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有时扩展到唇外,口角、齿龈及咽喉。

  • 感冒四气

    病证名。出《育婴秘诀》。为感受风寒暑湿之气而致的病证。即春伤风,夏伤暑,秋伤湿,冬伤寒。此四时之正气病。小儿失其调理,尤易感之,嫩弱之故。治法与大人同,但剂应小。参见四时感冒条。

  • 鼻穿

    经外奇穴别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即穿鼻。见该条。

  • 血三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