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将药物含在口内溶化的服药法,多用于丸剂或锭剂。可按病情需要,含后将溶液缓缓吐出,如急性扁桃体炎,用山豆根、玄参制成的丸剂;或含后将溶液嚥下,如治肺阴虚证,用滋阴清肺止咳的丸剂之类。
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处红肿疼痛,出血甚至染毒成脓。治宜先清洗创面,用益母草切细醋炒研细涂疮口。或马齿苋捣烂外敷并煎汤内服。
证名。多由火毒炽盛,疫毒薰灼肺经,致鼻孔干燥,黑如煤。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素问》篇名。调,调治;经,经脉。本篇主要说明外邪侵入人体引起阴阳失调之虚实病理机制,指出针刺补泻手法对调和气血的重要意义,故名。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