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中

热中

病证名。①指胃火炽盛,善饥能食的病证。《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②指多饮多尿的病证。《素问·腹中论》:“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王冰注:“多饮数溲,谓之热中。”③指消瘅。见《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参见消瘅条。④以目黄为主症的病证。由于风邪入侵于胃,胃脉上系于目,因其人体肥而腠理致密,邪气不得外泄,故成为热中而致目黄(见《素问·风论》)。⑤指由于饮食劳倦等损伤脾胃所致气虚火旺的病证(见《脾胃论》)。症见身热而烦,气喘头痛,恶寒,或口渴,脉洪大(无力)等。治宜补中益气

猜你喜欢

  • 石胡椒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 秦子通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怀远人。继承家学。曾任太医院提举。

  • 屏翳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会阴,见该条。

  • 风痢

    病证名,指因风邪伤及脾胃而致痢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治风痢便清血,或下瘀血,注下无度,用胃风汤;《医学入门》卷五治风痢恶风鼻塞,身痛色青,或纯下清水,用古苍术汤、神术散;《时病论》卷三治风痢先泻

  • 上腭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

  • 广惠司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元史·仁宗本纪》载:“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是一种阿拉伯式医院。1253~1259年,蒙古族军队占领“波斯”一带后,在城防军

  • 脑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由热毒上壅,凝聚而发。证治见外痈条。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卷。宋·唐慎微约撰于十一世纪末。1108年(大观二年)刊印时由艾晟补入陈承《本草别说》的内容,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1116年(政和六年),曹孝忠等重行校刊合并为

  • 女子赤淫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