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千金要方》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
指(趾)甲的通称。《证治准绳》卷三:“爪甲边缘结脓,剧者爪皆脱落。”
吻的异体字。见吻条。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唐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医。
外伤名。见《千金要方》。即犬噬人伤。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又名韩信草、耳挖草、金茶匙、大力草、大叶半枝莲、顺经草、调羹草。为唇形科植物向天盏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辛、微苦,平。清热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