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心经热邪,蕴蓄日久,上攻内眦引起;亦有风热外侵,引起内火,内外合邪而成者。本病以脓液与粘浊泪水混合自眦角渗出为主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治之常用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等法。正虚者宜
即午夜。详十二时条。
【介绍】:见黄良佑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指病邪有发展的趋向。如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今微汗热不退,心烦口渴脉数,是风寒病邪化热将要传里的征象。
位于乳房中央,乳头的外围,呈淡红色。怀孕时,乳晕色素沉着,色泽加深,可作妊娠诊断的参考。
见《广东新语》。为橄榄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