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备急干金要方·脾脏》:“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症见身上如鼠走,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病名。指瘀血阻于气道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碍气嗽者,血碍气作嗽也。”治以活血祛瘀,如桃仁、大黄、姜汁等。参见瘀血咳条。
药物剂型之一。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又叫膏滋。是把药物加水煎熬,滤滓,加入冰糖、蜂蜜等,熬成稠厚的膏,可长期服用。常用于慢性疾病或身体虚弱者。外用的称油膏,一般称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
详寸关尺条。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
【介绍】:见徐豳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病名。聋者,“无闻也”(《说文》)。“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察也”(《释名》)。“耳不听五声之和曰聋”(《康熙字典》引《左传僖二十六》)。参见聋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