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竹柏

竹柏

药材名称竹柏

拼音Zhú Bǎi

出处1.《纲目》木部柏条载:“峨眉山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2.《植物名实图考》罗汉松条载:“考《益部方物记》,竹柏叶繁长,而箨似竹。如以箨为落叶则甚肖,若以为笋箨则绝不类,存以俟考。”以上所述均近似本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植物竹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ex Zoll.[Myrica nagi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近光滑,红褐色或暗紫红色,成小块薄片脱落;枝开展,树干广圆锥形。叶交互对生或近对生,排成2列,厚革质,长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9cm,宽1.5-2.8cm,无中脉而有多数并列细脉,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先端渐窄,基部楔形,向下窄成柄状。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常分枝,单生叶腋,长1.8-2.5cm,梗较粗短;雌球花单生叶腋,稀成对腋生,基部有数枚苞片。种子球形,直径1.2-1.5cm,成熟时假种皮暗紫色,有白粉,梗长7-13cm,上有苞片脱落的痕迹,骨质外种皮黄褐色,先端圆,基部尖,其上密被细小的凹点,内种皮膜质。花期3-4月,种于10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散生于低海拔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竹柏叶含竹柏内酯(nagilactone)A、B、C、D、E,催吐萝芙木醇(vomifoliol),15-甲氧基竹柏内酯(15-methoxynagilactone)D, 3-脱氧-2α-羟基竹柏内酯(3-deoxy-2α-hy-droxynagilactone)E,3-表竹柏内酯(3-epinagi1actone)C。 木材含陶塔酚(totarol),双联陶塔酚(podototarin),16-羧基陶塔酚(16-carboxyltot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功能主治止血;接骨。主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复方因其叶似竹叶,而树枝干如柏树,故名竹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药材名称蓬蘽拼音Pénɡ 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性味甘酸

  • 乌榄树皮

    药材名称乌榄树皮拼音Wū Lǎn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Pim

  • 驴蹄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驴蹄草药材名称驴蹄草别名驴蹄菜、立金花来源毛茛科驴蹄草属植物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以根及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

  • 卷毛耳草

    药材名称卷毛耳草别名红花耳草、野甘草来源茜草科卷毛耳草Hedyotis mellii Tutch.[Oldenlandia mellii (Tutch.) Chun],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

  • 锡矿

    药材名称锡矿拼音Xī Kuànɡ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锡石。原形态锡石(《尔雅》)正方晶系,晶体常呈双锥形或双锥与四方柱之聚形,或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但通常以散布状细粒或不规则

  • 凤尾蕉叶

    药材名称凤尾蕉叶拼音Fènɡ Wěi Jiāo Yè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原形态苏铁,又名:番蕉(《群芳谱》),凤尾松(《花镜》),铁树(《纲目拾遗》),避火蕉

  • 烟筒花

    药材名称烟筒花拼音Yān Tonɡ Huā来源紫葳科姊妹树Millingtonia hortensis L. f.,以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止痒,驱虫解毒,祛痰止咳。主治

  • 棠梨枝叶

    《中药大辞典》:棠梨枝叶药材名称棠梨枝叶拼音Tánɡ Lí Zh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棠梨"条。性味①《救

  • 南蛇竻苗

    药材名称南蛇竻苗拼音Nán Shé Lè Miáo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气》来源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苗,夏、秋季采。性味《陆川本草》:"苦,寒。"

  • 荠菜花

    《中药大辞典》:荠菜花药材名称荠菜花拼音Jì Cài Huā别名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序。性味《履巉岩本草》:"性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