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荆花

紫荆花

《中药大辞典》:紫荆花

药材名称紫荆花

拼音Zǐ Jīnɡ Huā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荆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荆皮"条。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去风解毒。"

③《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敷。

复方治鼻中疳疮: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紫荆花

药材名称紫荆花

拼音Zǐ Jīnɡ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Chinese Redbud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荆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采收和储藏:4-5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紫荆 落叶乔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状,高可达15m。树皮幼时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时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细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3cm;叶片近圆形,长6-14cm,宽5-14cm,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细毛,全缘。花先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长约2.5mm;花梗细,长约6-15mm;花萼钟状,5齿裂;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雄蕊10,分离,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无毛,具柄,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荚果狭长方形,扁平,长5-14cm,宽约1-1.5cm,沿腹缝线有狭翅,暗褐色。种子2-8颗,扁,近圆形,长约4mm。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通常栽培于庭园向阳的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花蕾椭圆形,开放的花蝶形,长约1cm。花萼钟状,先端5裂,钝齿状,长约3mm,黄绿色。花冠蝶形,花瓣5,大小不一,紫色,有黄白色晕纹。雄蕊10,分离,基部附着于萼内,花药黄色。雌蕊1,略扁,有柄,光滑无毛,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色稍深。花梗细,长1-1.5mm。质轻脆。有茶叶样气,味酸略甜。以色紫,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状纹理。②花丝表皮细胞长条形,排列紧密。③花药表皮细胞多角形,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状纹理;花药内壁细胞长圆形,平周壁有网状增厚。④花萼表皮细胞均匀增厚或连珠状增厚。⑤花萼非腺毛常呈扭曲状,1-3个细胞,表面平滑。⑥花柱表皮细胞长条形,平周壁具细密条状纹理。⑦花粉粒近圆形,直径16-22μm,表面较平滑,具3孔沟。⑧柱头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边疏松。⑨导管网纹、环纹或螺纹。

化学成分紫荆花含阿福豆甙(afzelin),槲皮素-3-a-L-鼠李糖甙(quercetin-3-a-L-rhamnoside),杨梅树皮素-3-a-L-鼠李糖甙(myricetin-3-a-L-rham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松醇(pinitol)以及花色甙(anthocyanins)。

性味苦;平

归经肝;脾;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通淋解毒。主热淋,血淋,疮疡,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复方治鼻中疳疮: 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 (《卫生易简方》)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去风解毒。

3.《江苏药树志》:治风湿筋骨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悬钩根

    药材名称悬钩根拼音Xuán Gōu Gēn别名木莓根(《乾坤生意》),三月藨根(《草木便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根或根皮。夏、秋采挖,洗净或剥取根皮,晒干。原形态植物

  • 河豚

    《中药大辞典》:河豚药材名称河豚拼音Hé Tún别名赤鲑(《山海经》),鯸鮧鱼(《金匮要略》),鯸鲐(《吴都赋》),鲑鱼(《山海经》郭璞传),鹕夷鱼、嗔鱼、规鱼(《本草拾遗》),鰄

  • 山合香

    药材名称山合香拼音Shān Hé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粉红动蕊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inostemon alborubrum(Hemsl.)C.Y.Wu et S.Chow[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紫藤子

    《中药大辞典》:紫藤子药材名称紫藤子拼音Zǐ Ténɡ Zǐ别名紫藤豆、藤花子、紫金藤子(《江苏植药志》),土木鳖(苏医《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种子。原形态植物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苏、安徽、四川、

  • 三叶罗伞

    药材名称三叶罗伞拼音Sān Yè Luó Sǎn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叶柏那参的茎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aiopsis tripteris (Levl.)Rehd.[Heptap

  • 长瓣马铃苣苔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瓣马铃苣苔药材名称长瓣马铃苣苔来源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S. Moore) Clark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

  • 半枝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枝莲药材名称半枝莲拼音Bàn Zhī Lián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来源本品为唇

  • 山木通

    《中药大辞典》:山木通药材名称山木通拼音Shān Mù Tōnɡ别名冲倒山、千金拔、天仙菊(《江西草药》),蓑衣藤,万年藤(《湖南药材》),大叶光板力刚(《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大木通(《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