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医官院使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证名。指房室过度伤肾所致的失血。《不居集》卷十三:“肾经失血:肾主五液,因房劳而动血者,出于肾。”其症多伴见气喘咳嗽。或呕吐痰涎,面红,骨蒸盗汗,咽干,烦躁。甚者大吐大衄,失血不止,四肢厥冷,小便不利
【介绍】:晋代医生。一作靳邵。精于经方本草,但迎合服食之风制五石散,为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所推重。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即清心包之热邪。经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宫城也。故称。详清心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臑痈之轻症。详该条。
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若头部出现症状时,可先在项部的足太阳膀胱取穴治疗。《灵枢·寒热病》:“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
见《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蚕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