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颧疔。见该条。
【介绍】:见高士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指脊柱附近的部位。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温疫论》上卷:“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
丛书名。清·廖云溪辑。共5种医书。刊于1844年。本书博采历代医书增删而成,便于初学者习诵。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
仰卧。《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介绍】: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
【生卒】: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介绍】:清代医家。字介石。江苏江宁人。长于儿科诸证,于1725年撰《幼科直言》一书(1726年刻行),其书简明不繁,采取直言无隐之意,并辑有儿科验方。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相思子,详该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