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后
头部的后方。
头部的后方。
指尿道外口。
证名。指腹部皮肤紧绷。见《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常见于单腹胀,鼓胀等病。详各条。
方书。不分卷。清张朝震(东川)撰。刊于1888年。分小儿科、女科、男科杂症三门,收录验方96首,颇多个人临证心得。现存初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肝胆郁,血燥结核。加味逍遥散。若杂吞酸,逍遥合左金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系因风热蕴积,入里结实而致。证见口中气热,大便闭,小便赤,饮水不止,苔黄燥。宜大黄丸清泻里热。
病证名。指牙痛之因于虚火上炎者。素体阴虚,或房劳伤肾,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齿牙浮动。症见牙齿隐痛,唇红赤,腰膝酸软无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左归饮等加减。参见牙痛条。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阳气不足,机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表气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机能衰惫、浊阴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晖,会稽(浙江绍兴)人。二十岁后,喜读医书,后将本人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并辑成《存存斋医话稿》二卷,于1881年刊行。
【介绍】:见吴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