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
同脾阳虚。详该条。
同脾阳虚。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曾一度为太医局副长官,其职位在太医局提举之下。该职系选择熟悉医药之人才充任,共2人。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因大肠与肺输转运行不息而得名。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I1。出《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井(金)穴。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证目先赤痛多泪,后睑渐肿硬,如复一酒杯于眶上者。”即肿胀如杯。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脚发。见该条。
【介绍】:见王惟德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见该条。
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