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清凉涤暑法,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车前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指治疗痹症时,将针烧红,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意与劫刺同,参见该条。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内外轮廓无恙,但泪稠如浊酒豆浆,长流而不止也。”多见于眦漏证。参见该条。
又名见点、放点、见苗。为痘疮将现的迹象。小儿出痘,一般发热三日后见点,热势较缓,皮肤上即见淡红色的痘疹,光泽稀落深藏于皮肤内,摸之有坚实感。《医宗金鉴》分顺、逆、险三证。①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乍寒乍热。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伤科补要·凡例》。即脱臼。详该条。
病名。《治疔大全》:“生于正疔之旁,其证极轻,照常治之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