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荭草花

荭草花

《中药大辞典》:荭草花

药材名称荭草花

拼音Hónɡ Cǎo Huā

别名水荭花(《摘元方》)。

出处《纲目》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花序

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贴。

复方①治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一大撮,水二钟,煎一钟服。(《董炳集验方》)

②治心气疞痛:水荭花为末,热酒服二钱。(《摘元方》)

③治痢疾初起:水荭花(取花、叶)炒末。每服三钱,红痢蜜汤下,白痢沙糖汤下。(《经验广集》)

④贴痞:水荭花(花、叶、茎、根同用),取一、二担水,满锅煮透,去渣,存汁,慢火熬成膏,纸绢任摊,狗皮更好。(《经验广集》水荭花膏)

⑤治横痃:荭草花一握,红糖五钱。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荭草花

药材名称荭草花

拼音Hónɡ Cǎo Huā

别名水荭花、何草花、狗尾巴花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消积;止痛。主头痛;心胃气痛;腹中痞积;痢疾;小儿疳积;横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天、熬膏。外用:适量,熬膏贴。

各家论述《纲目》:散血,消积,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肺筋草

    药材名称光肺筋草别名无毛粉条儿菜来源百合科光肺筋草Aletris glabra Bureau et Franch.,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陕西、福建、台湾、湖北。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润肺

  • 凤尾蕉花

    药材名称凤尾蕉花拼音Fènɡ Wěi Jiāo Huā别名铁树花、梭罗花(《四川中药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夏季采收。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温

  • 麝香草

    药材名称麝香草拼音Shè Xiānɡ Cǎo别名百里香(《上海植物名录》)。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麝香草的全草。5~6月采收。原形态灌木状常绿草本。茎坚硬直立,四棱形,高18~

  • 还阳草根

    《中药大辞典》:还阳草根药材名称还阳草根拼音Hái Yánɡ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补益

  • 刺通草

    药材名称刺通草拼音Cì Tōnɡ Cǎo英文名pith of Himalayan Trevesia别名党楠、裂叶木通、棁木、挡凹、天罗伞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刺通草

  • 丽春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丽春花药材名称丽春花拼音Lì Chūn Huā别名虞美人来源罂粟科丽春花Papaver rhoeas L.,以花、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栽培。功能主治镇咳,镇痛,止泻。主

  • 红胡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胡豆七药材名称红胡豆七别名打不死、红三七、石风丹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齿叶景天Sedum odontophyllum Ford.,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止

  • 琼枝

    药材名称琼枝拼音Qiónɡ Zhī别名石华、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出处琼枝原名“石花菜”,始载于《日用本草》。1.《纲目》云:“石花菜生南海沙石间,高二三寸,状如珊瑚,有红、白二色,枝上有细齿。以

  • 白花鬼针草

    药材名称白花鬼针草拼音Bái Huā Guǐ Zhēn Cǎo别名金杯银盏、金盏银盆、盲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花鬼针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ilosa L.var .ra

  • 厚叶算盘子

    药材名称厚叶算盘子别名大叶水榕、大洋算盘、水泡木来源大戟科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 dasyphyllum K. Ko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西、广东、云南。性味涩、微甘,平。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