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介绍】:见王履条。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热邪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则身体发黄,头脑痛,眉疼,名为脑黄候。”治宜石膏散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色诊之一。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灵枢·五色》:“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见三因极-病证方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