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葫芦茶

葫芦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葫芦茶

药材名称葫芦茶

拼音Hú Lu Chá

别名剃刀柄、虫草、金剑草、咸鱼草、百劳舌、鲮鲤

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葫芦茶Desmodium triquetrum (L.) 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鲜用随时可采。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用于预防中暑,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肾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小儿疳积,妊娠呕吐,菠萝中毒,小儿硬皮病。

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

备注(1)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葫芦茶

药材名称葫芦茶

拼音Hú Lu Chá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广西中兽医药植》),金剑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岭南草药志》),麻草、鲮鲤舌(《闽东本草》),土豆、地马庄(《贵州草药》),龙舌癀(《福建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葫芦茶全草。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晒干。

原形态半灌木,高1米左右,直立、分枝。枝四棱,棱上被粗毛,后变秃净。单叶,互生,卵状矩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浑圆,上面秃净,下面主脉上被毛;叶柄长1~3厘米,有阔翅,翅宽4~8毫米,与叶同质;有小托叶2枚,披针形,长可达15毫米,有线条,脱落。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30厘米;苞片小,锥尖状;花多数,淡紫色,长约5毫米;萼阔钟形,长约3毫米,下面裂齿线形;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长约2~5厘米,有荚节5~8个,秃净或被毛,荚节近四方形。花期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坡、低丘陵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多已折断,长约30厘米,粗约0.5厘米。老茎红褐色,细茎红棕色,三角状,棱上被粗毛。叶片红棕色,革质,叶柄具翅,与叶片相连。气香,味微甘。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中含鞣质7.1~8.6%,二氧化硅0.5~2.32%,氧化钾1.3~3.0%。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涩微甘。"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微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滞,杀虫。治感冒,咽痛,肺病咳血,肠炎,痢疾,黄疸,风湿关节痛,钩虫病,妊娠呕吐,小儿疳积,疮疥。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食杀虫,治小儿五疳,作茶饮。"

②《本草求原》:"退黄疸。"

③《岭南采药录》:"疮久有虫,敷之。解热毒,去疳积。""治劳伤吐血。"

④《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清热,止渴。治疝气,疳积。煎水洗疮疥,止痕痒。"

⑤《岭南草药志》:"消暑,清热,利尿。"

⑥《闽东本草》:"解肌达表,健脾开胃,润肺生津,强筋骨,除风湿。"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利水消滞,杀虫防腐。制茶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预防中暑;煎水治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两。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咽喉肿痛:葫芦茶二两。煎水含咽。(《岭南草药志》)

②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二两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二至三两。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将蛋壳除去再煎,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岭南草药志》)

④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二两,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⑤治硬皮症:葫芦茶、拔脓膏(荨麻糯米藤)各等分,和食盐捣烂敷患处。(《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

⑥治妊娠呕吐:葫芦茶一两(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妇产科》)

⑦治产后瘀血痛:鲜葫芦茶全草五钱至一两。杵烂,酌加米酒炖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经病。(《闽东本草》)

⑧治暑季烦渴:葫芦茶,煎成日常饮料,以代茶叶。能解暑清热止渴。(《岭南草药志》)

⑨治痈毒:葫芦茶叶捣绒,取汁滴于伤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适量。(《贵州草药》)

⑩治荨麻疹:葫芦茶鲜茎、叶一两。水煎服;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葫芦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分两次于早晚空腹时服。治疗276例,治愈(服药1剂,10天后大便镜检虫卵阴转)183例,无效93例。副作用少,仅个别病例有恶心、呕吐现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葫芦茶

药材名称葫芦茶

拼音Hú Lu Chá

英文名Herb of Triquetrous Tadehagi,Triqretrous Tadehagi Herb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金剑草、螳螂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麻草、鲮鲤舌、土豆、地马庄、龙舌癀、鳖颈草、金腰带、三脚虎、龙舌广、葫芦叶。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葫芦茶、蔓茎葫芦茶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dehagi triquetum(L.)Ohashi[Desmodium triquetrum (L.)DC.;Pteroloma triquetrum (L.)Benth.]2.Tadehagi triquetrum (L.)Ohashi subsp.pseudotriquetrum(DC.)Ohashi [Desmodium pseudotriquetrum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切段晒干。

原形态1.葫芦茶 落叶小灌木,高1-2m。直立,分枝。枝三棱形,棱上被粗毛,后变秃净。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6-15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上面无毛,背面中脉和侧脉被长毛;叶柄具宽翅,形似葫芦;托叶2枚,披针形,有纵脉。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15-30cm;苞片小,锥尖状;花萼钟状,长约3mm,下面裂齿线状,有疏长毛;花冠紫红色,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倒卵形,基部有耳,龙骨瓣镰刀壮弯曲,爪与瓣片近等长;雄蕊10(9+l),二体,下部合生;子房密生短柔毛,花柱内弯。荚果条状长圆形,长2-5cm,有荚节5-8,秃净或被毛,背缝线直,腹缝线呈波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蔓茎葫芦茶 半灌木。全株伏地,多分枝。茎长达1m,三棱形,棱上疏被短硬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3-10cm,宽l-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柄长0.7-3.2cm,具翅;托叶披针形,有纵脉。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短,5齿,稍长于萼筒,上面2齿合生,下面3齿呈披针形;花冠蝶形,紫色,长约7mm;雄蕊10,二体,下部合生。荚果条状长圆形,长20-28mm,宽约5mm,8-9节,无毛,具明显网状脉,腹背缝被缘毛。花、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500-700m的荒地、低丘陵地草丛中。

2.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路边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l)葫芦茶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楼,棱上疏被租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

(2)蔓茎葫芦茶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荚果仅背、腹缝密生缘毛。均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显微鉴别葫芦茶茎横切面:呈三角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4-5列类图形薄壁细胞,棱角处有3-4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较大部位;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髓部三角形。本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表面中央有尖突的棱脊,叶背中脉向外凸起。中脉维管束5个,下方3个较大,排成弯月形或连成槽状,韧皮部在木质部下方,上方2个较小,韧皮部位于本质部之上。中柱鞘纤维成环。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气孔及毛茸均较少。下表皮细胞垂周轴式。腺毛易见,腺头3细胞,直径15-20μm,腺柄2细胞。非腺毛百2种,一种为单细胞,长达14μm,基部直径30-50μm,壁厚,表面有疣状突起;加一种2-3细胞,长60-85μm,直径为8μm,壁薄,顶端常弯曲呈钩状。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tannin),二氧化硅、氧化钾。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碎叶10g,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滤过。滤液加盐酸3滴和锌粉少许,溶液呈粉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肺;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主中暑烦渴;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痛咳血;肾炎;黄疸;泄泻;痢疾;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钩虫病;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1.治咽喉肿痛:葫芦茶二两。煎水含咽。 (《岭南草药志》)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二两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3.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二至三两。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将蛋壳除去再煎,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 (《岭南草药志》)4.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二两,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5.治硬皮症:葫芦茶、拔脓膏(荨麻糯米藤)各等分,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6.治妊娠呕吐:葫芦茶一两(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妇产科》)7.治产后瘀血痛:鲜葫芦茶全草五钱至一两。杵烂, 酌加米酒炖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经病。 (《闽东本草》)8.治暑季烦渴:葫芦茶,煎成日常饮料,以代茶叶。能解暑清热止渴。 (《岭南草药志》)9.治痈毒:葫芦茶叶捣绒,取汁滴于伤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适量。 (《贵州草药》)10.治荨麻疹:葫芦茶鲜茎、叶一两。水煎服;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治疗钩虫病。取葫芦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ml,文火煎至25ml。分两次于早晚空腹时服。治疗276例,治愈(服药 1剂,10天后大便镜检虫卵阴转)183例,无效93例。副作用少,仅个别病有恶心、呕吐现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树花

    药材名称铁树花拼音Tiě Shù Huā出处《药性考》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治痰火。"②《

  • 黑珠芽薯蓣

    药材名称黑珠芽薯蓣拼音Hēi Zhū Yá Shǔ Yù别名野胭脂、毛狗卵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黑珠芽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met Bu

  • 乌头叶蛇葡萄

    药材名称乌头叶蛇葡萄拼音Wū Tóu Yè Shé Pú Tɑo别名过山龙、草葡萄、洋葡萄蔓、狗葡萄、草血蔹来源葡萄科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 acon

  • 铁鞭草

    《中药大辞典》:铁鞭草药材名称铁鞭草拼音Tiě Biān Cǎo别名米汤草(《陕西中草药》),石告杯(《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6~10月采。原形态

  • 一把篾

    药材名称一把篾拼音Yì Bǎ Miè别名乌蔹莓,嘿吗野(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常绿藤本,有卷须。茎藤棕黑色,表面有

  • 仙鹤草根芽

    药材名称仙鹤草根芽拼音Xiān Hè Cǎo Gēn Yá别名狼牙草根芽(《中草药通讯》(1):34,1972)。出处《中华医学杂志》6:436,l974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等带

  • 鹗骨

    《中药大辞典》:鹗骨药材名称鹗骨拼音è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鹗的骨胳。原形态鹗(《纲目》),又名:睢鸠(《诗经》),王睢(《尔雅》),沸波(《淮南子》),鱼鹰(《禽经》),下窟乌(

  • 驴脂

    《中药大辞典》:驴脂药材名称驴脂拼音Lǘ Zhī别名驴膏(张文仲)。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脂肪。功能主治治咳嗽,疟疾,耳聋,疮疥。①盂诜:"生脂和生椒熟捣绵裹塞耳中,治积年耳聋。

  • 猴高铁

    药材名称猴高铁拼音Hóu Gāo Tiě别名猴哥铁、野枇杷、香胶木、掠头柴、绒毛桢楠、绒楠、牛较铁树来源樟科桢楠属植物猴高铁Machilus velutina champ. ex Benth

  • 山荸荠

    药材名称山荸荠拼音Shān Bí Qí别名竹叶兰、长杆兰、扁竹兰、山姜来源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Arundina chinensis Blume,以球茎或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