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九。即缠喉风。见该条。
病证名。属血崩症型之一。多因暴怒伤肝,气乱血动,血失所藏,冲任失调,发为血崩。症见突然阴道下血量多,色紫红有块,烦躁易怒,胸胁不舒。治宜止血以治其标,方用固冲汤;待血量减少后,再以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八“如圣胜金铤”条。即飞疡。详该条。
【介绍】:见五邪条。
古病名。指痰水积聚胸膈而结实不消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痰水积聚,在于胸府,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否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一名膈痰。参见膈痰、痰证条。
《兰室秘藏·腰痛门》方。羌活、防风、肉桂各一钱,苏木一钱半,连翘、当归尾、柴胡各二钱,炒水蛭三钱,麝香少许。后二味研末,前七味水、酒煎,去渣,待药汁稍温,调入水蛭、麝香末,空腹服。治跌伤,瘀血积于胁下
见《陕西中草药》。为蕤仁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