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右耳根部,其形如袋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证名。手气的别称。《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手肿痛,或指掌连臂膊肘腕俱痛,为手气也。”详手气条。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即癃闭,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商品之一种,详人参条。
①病证名。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
即脉管。详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