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镟。即旋。耳镟疮,系指耳后缝间生疮。亦有谓之为月蚀疮。《外科大成》卷三:“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湿热炎上所致。治宜解毒清热
出《太平圣惠方》。为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器械名。为咽部涂药用。柄长20厘米,头圆形(用钢或铜制),直径1.2厘米(图115)。图115
病名。即疠风。亦称大风恶疾。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三。《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治癞证,蛇退一味在所必需,以其既善解毒(以毒攻毒),又善祛风,且有以皮达皮之妙。详疠风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太白参,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夏云集条。
痿证之一。见《医宗必读·痿》。指皮毛痿。详该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