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通腑泄热

猜你喜欢

  • 袁坤厚

    【介绍】:元代医生。字淳古。益州(今四川成都)人。精通医学,任成都路(今四川成都)医学正,撰有《难经本旨》一书。

  • 黄惟周

    【介绍】:见黄武条。

  • 手腕痈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 启玄子

    【介绍】:见王冰条。

  • 足厥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 掖间

    经外奇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 三花神祐丸

    《宣明论方》卷八方。甘遂、大戟、芫花(醋酒拌炒)各半两,牵牛子二两,大黄一两,轻粉一钱。为细末,泛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以后每服加五丸,温开水送下,日三次,加至快利后却常服,病去为度。治中满腹胀,

  • 温病学释义

    书名。《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上篇为总论部分,阐述温病的概念,温病、伤寒的区别,温病与温疫的关系,并对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法等做了扼要而全面的介绍;下篇各论部分,能融会古今温

  • 食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

  • 细米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