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虚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虎口疔。见该条。
【介绍】:见洪炜条。
【介绍】:宋代人。编著饮食疗法专书《续法馔》5卷。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小儿初生牙龈红肿,状如两龈重叠。多由于口腔不洁,感染秽毒,加以素体肠胃有热,故循经上熏牙龈所致。症见牙龈红肿,经常啼哭,不能吮乳,面赤唇红,口涎外流,舌苔黄干,指纹紫滞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人干缺。详该条。
指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症见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泄
病证名。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变作潮热,或无热,当用红花当归散(当归、红花、牛膝、苏木、川芎、枳壳、赤芍、三棱、莪术),破其余血,则痛止人安。”参见痛经条。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